现在村里的孩子去哪儿上学?我问峻承。现在村里基本没有孩子了,只剩老人。年轻人进了城,他们的后代都在城里上学。峻承回答。两头肥猪在校园里溜达,四处泥泞。一束光射破教室的屋顶,倾泻而下,撒在满地猪粪上。
猪圈,小学成了这两头猪的安乐窝。我嘟囔着,呆望着。置身于这样一个荒诞现实之中,我倒不觉得无所适从,时代与世道使然。几十年前上千村民从山上挖土填入山下的低洼,平整出了现在村子的良田。村里老人都记得高茂泉村民愚公移山的壮举。如今村中只剩百余老人,上百套院子空置着,如同谢幕后的人间剧场。这是个文学性很强的题材,空气中飘荡着挥之不去的没落诗意。
哥哥,学校你没有拍照。峻承晚饭的时候说。是不忍拍,我说。我想起了我在小学和初中,进而脑海里又浮现出八十年代的京郊田野与工厂。蒙清农场里的夯土小城、沟壑里的窑洞,都美得不行,我确实拍了不少。这所小学揪着我的心,要不是怕踩到猪粪,我都不想睁开眼睛。
刘氏父子扎根内蒙古清水河一带的农业实践,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旬。先有刘三堂老先生取种延安,耕种小香米,开创蒙清基业;后有返乡青年刘峻承,子继父业,走产业创新道路。这所乡村小学,要作为乡村振兴指挥中心,汇集天下的农业专家人才,峻承说。还可以承接学校自然教育、机构团建、家庭聚会,我补充道。
庆祝刘峻承当选内蒙古粮食协会秘书长的合影七月18日@edwin lee
我决定沿学校的西侧做一些必要的加建,对应我们达成一致的那些功能场景。院子依然很大。简便通透的轻钢结构、田园味道的土墙,工业与农业混搭组合。新建部分是主体,旧有建筑为组件。松散破败的乡村小学升级为一座小型综合体田园建筑。
建筑空间主要配置包括:二十余人床位,六个卫生间,五六十人讲堂,四十余人休闲座位。一个双面开放式厨房,一处窑洞小客厅。如此一来,这样一个内部联通的多功能空间,即可欣赏四季,又不受季节冷暖的限制,室内满铺舒适的地暖,漫长冬季也可营业。
平面图@闻鹤建筑事务所
给这所学校选择最高性价比的定位与改造方式,以点带面给乡村带来活力。梳理并强化其自身的地域特色,注重空间场所的历史信息,这样就不至于趋同于一种肤浅造作、似是而非的小资文艺调调。学校改造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起对地域与非遗、农业种植与乡土文化等多方面认识。
改造前后校舍院落对比照片与渲染效果图@闻鹤建筑事务所
院子的景观设计采用农业种植方法,突出五谷主题。院子里的树,几乎未动。旧有建筑立面,只更换门窗,外墙原封不动。新建部分,简约通透,则如画廊美术馆。这所学校的记忆与建筑的历史,照常延续,一天未断。虽然不再是学校,但她却以更为多样化的方式发挥其文教职能。
农业专家、教育家、艺术家、画家、作家、诗人、纪录片导演、音乐家、策展人,当我跟这类朋友们说起这个项目,大家都对乡村衰落之现状扼腕痛惜,而后又对学校改造的未来充满热情。
改造前后窑洞院落对比照片与渲染效果图@闻鹤建筑事务所
建筑师需要像医生对待老弱病人那样,对老房子有救死扶伤的责任与情怀。用建筑设计,直面社会问题,而不是回避它。置身于有年代感的建筑与场景,我总是先入为主地从心底涌起感情。只是这种场景越来越少了,也越来越假了。对于记忆载体与历史信息的重视,是一种文化自信。人们比较注重改变,认不出来最好;不太情愿保留,往事多不堪回首。
渲染效果图@闻鹤建筑事务所
中国很多乡村已如风烛残年的老人。他们有一辈子的记忆、一肚子的故事,没人听。村落是乡土文化的物理载体。乡土文化是传统中国乡村的核心价值。对乡土文化的梳理与抢救工程,是乡村振兴是刻不容缓的第一步,也是发展文旅产业的前提。如此看来,农业本身与食品安全的危机,也并非来自于农业内部,而是因为乡土文化的衰落。
这所小学之小,真是微不足道。中国的乡村与农业,从不缺少大规划、大文章、大投入,更不缺少各种难以挽回的大遗憾。集中力量做一件到位的小事,一件接一件有序地做,这种以点带面的战略,与持续发酵的力量,更符合乡村的模式与气质。战争年代革命先辈在广大农村摸索总结出的经验方法,历史已证明是最成功、最快见效、也最深入人心的。这种精神、认知与方法,应该成为中国建筑师继承并发扬的智慧遗产。
渲染效果图@闻鹤建筑事务所
关于蒙清
内蒙古蒙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在资源优势地区,以现代化的创新手段,提供绿色五谷食品的专业制造商和服务商,是集小香米、杂粮产业、种植业、餐饮、新农村旅游开发及贸易为一体的农业立体式发展的综合企业。立志打造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发展,有机种植业、粮食加工、杂粮快消品、特色餐饮、新农村旅游等多产业并存、互补的中国绿色产业。
关于三生万物
三生万物品牌2014年由张文贺创立。自千禧年初践行自然农法至今,三生万物农场累积了充分的农业实践经验,影响遍及全国,并得到多国农业环保专家的支持。2018年闻鹤设计团队在农场附近的村落完成了一处占地约500平米的院落改造,筹划成立了田园工作室,专注于品牌与产品。2019年农场完成新旧地块的就近更换,种植园规模也由30亩扩大为50亩。三生万物已在多地实现设计、运营、品牌输出。至此,三生万物把农业种植与产品研发、体验运营分开,完成了品牌更新,以全新方式继续致力于农业、环保、非遗、生活方式等领域的设计探索。